第四十二批“北仑好人”评选启动

2024-12-24 03:10:5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第四十二批“北仑好人”评选启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我区公民道德建设水平,为“锻造硬核力量、打造一流强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高能门户”铸魂塑形赋能。经前期社会各界推荐、道德评议团评议和征求部门意见,

  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加投票活动。届时我们将根据市民投票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第四十二批“北仑好人”,本次投票在北仑发布、仑传APP进行。

  另外,市民也可以积极寻找和推荐身边的好人,并将其有关事迹材料发往邮箱:,对于其中符合条件的人选,我们将视情作为下一批“北仑好人”候选人进行推荐投票和评议。

  2.本次投票为多选投票,每人每次最多投20票。其中北仑发布在投票周期内每个微信号只能投票一次,仑传APP用户在投票周期内每个账号每天可投一次,最终每位候选人总票数为两个平台投票数量之和。

  3.禁止使用非正常手段“刷票”,一旦发现违规刷票行为或嫌疑,将向主办方反馈投票情况供综合考评参考。

  丁文娟,女,1956年10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大榭街道海文社区丁阿姨工作室负责人。她是东岙村里的“活档案”,对村里500余户人家的情况了然于胸。为人热情善良,得到了村民认可,只要家中有矛盾纠纷都来找她。2016年,她成立了“丁阿姨”工作室,一个集邻里调解、法律咨询、妇女维权等服务为一体的志愿服务组织,为社区居民解决生活难题。当她得知社区一位80多岁的老人长期无人照顾,便主动介入,一次次走访座谈,了解老人的侄子、侄女们的想法,最后为老人指定了一名监护人,照顾老人的生活。多年来,丁阿姨用亲和的个人魅力和扎实的工作能力,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曾获宁波市优秀党员、宁波大榭开发区“红领带”先锋示范党员、宁波大榭开发区优秀党员、“宁波市第三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能手”等荣誉称号。

  马昌亮,男,1966年11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霞浦宏翔模具塑胶厂厂长。2008年汶川地震,马昌亮向北仑区慈善总会捐出第一笔赈灾款5000元。此后,每年他都会到慈善总会捐赠善款。他平日里生活特别节俭,从不讲究吃穿、铺张浪费,自己的衣服一穿就是十几年,鞋子穿脱了线,拿到摊上去修修再穿。除了通过慈善总会捐款,他还经常通过霞浦商会慈善项目,向朱塘村老年协会捐米捐油,还为老年人过节捐款。在腾讯公益在线余年时间里,他累计向北仑区慈善总会捐款达70万元。曾获第四届“宁波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奖、“北仑慈善十五周年”突出贡献人物奖等荣誉称号。

  王文炳,男,1958年8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新碶街道桃源里小区居民。王师傅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拥有40余年党龄的优秀党员。他总是乐于助人,不辞辛劳地为同事们排忧解难。退休后,他也没有闲着,是小区志愿者队伍的主心骨。2023年3月社区成立“桃源之礼”志愿服务队后,为了在社区范围内形成尊老助残的互助氛围,以王师傅为首的志愿者们定期开展以爱心送餐、聊天解闷、照护上门为主的志愿行动。在他的带动下,家人和20余位邻居追随他的脚步一起参与公益活动。其本人累计参加182次活动、时长达860小时。曾获得个人三等功一次、中国海员建设工会金锚奖、宁波港务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其事迹被甬派报道。

  刘珍,女,1971年6月生,53岁,中员,籍贯浙江宁波,小港枫林幼儿园副园长。2012年竺山社区成立“小蜗牛”故事屋,她成为一名故事妈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等工作之外的时间,到各个社区给孩子们讲故事。长达12年的坚持,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学会了写作,家长也特别感谢她。她教孩子们写作、艺创等,带领孩子们参加公益活动,开展垃圾分类、体验农事等活动,不仅仅教会了孩子们书本上的知识,还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乐趣。她不仅是播撒智慧种子的教育者,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好市民。在工作之余,她还参与义务献血,累计献血3600毫升。每一次献血,都是她对生命最真诚的礼赞。曾获宁波市“假日学校”最美志愿者、北仑区优秀班主任、小港街道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沃学正,男,1949年8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柴桥街道芦北社区老年协会常务副会长。2015年,沃学正成立了芦北社区乐帮义工队,在队伍成立之初却只有沃学正一人。渐渐地沃学正的助老帮困之举在居民中越传越广,引发了芦北社区里一帮和他有相同志趣的退休人员的“共鸣”。目前,乐帮义工队成员已有热心骨干10名成员,帮老年人解决一些燃眉之急的困难,服务内容涵盖水电、木匠、泥工、机修等多方面。考虑到老年人有需要的时候方便联系,沃学正提出在社区管理处设立值班室,以及配备号码为“86061890”的热线电话。在热线电话那头的求助者“一拨”,义工队的工匠马上就会上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沃学正师傅义务“乐帮”名气越来越响,10年来,沃学正带领团队成员累计服务居民7万余人次。在芦北社区,居民有问题第一时间找“乐帮”已成了一种习惯,居民对他们都赞不绝口。曾获北仑区优秀党员、北仑区老龄工作奉献之星、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

  沈娜芬,女,1978年12月出生,群众,籍贯浙江宁波,北仑志愿者协会“生态之友”环保志愿服务大队秘书长。2020年3月加入志愿大队,至今总服务时长820小时。她热心环保事业,协助队长定期组织开展海洋垃圾、游步道、河道巡查等环保志愿服务。在每次活动中,她做好安全宣导,热心劝导游客爱护环境,仔细收集清理残余垃圾,广泛发动队友清理白色垃圾。此外,她也大力推动环保意识进校园,让学生从事公益实践。每次在学生寒暑假的时候,她积极协助各学校开展学生环境保护志愿服务。曾获北仑区优秀志愿者、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优秀导师等荣誉称号。

  张斌,男,1976年10月出生,中员,籍贯安徽蚌埠,宁波博贤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集卡司机,芦江工业社区集卡司机流动党员第支部。张斌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自发组织由流动党员集卡司机组建的“集卡安全”志愿服务队。严格按照集卡车安全设施大检查工作要求,在集运基地的停车场内开展车辆检查,认真查看轮胎螺栓、气压、全车灯光、箱角锁等项目的正常运行,切实做好交通出行安全防范措施,提升集卡司机的安全文明意识,确保出车时每台车辆的安全运行。他定期参加垃圾分类、清洁家园、反诈宣传、暖心慰问、维修服务志愿服务、车辆日常检查等服务。曾获2023年度北仑区“最美货车司机”荣誉称号。

  钱平,男,1980年1月出生,群众,籍贯浙江宁波,芙蓉社区红十字博爱志愿服务队驻美姑团队负责人。他曾是一名旅行博主,2021年8月,从宁波自驾前往旅行,路上遇到了一些高龄、孤寡老人,便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了30余户困难老人家庭。2021年10月,他接受北仑志愿团队的邀约,在旅途中“转向”,赶往四川省美姑县,成为驻扎在当地的一名“爱心搬运工”。三年来,钱平带领支教老师及美姑县青年组成的志愿团队,共计开展150多场志愿服务活动,其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达1200多小时。“书香润乡村”仑美益平米图书角项目启动后,他负责学校之间书籍流通的监督、统筹爱心物资发放、帮扶信息整理等工作。为了不辜负北仑爱心人士的每一笔助学款,他用100多天时间行驶于山路间,挨家挨户调研走访,最终从120人名单中确定了67名学生,推动助学工作有效开展。曾获2023年第四季度“凉山好人”、北仑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其事迹被宁波晚报、甬派客户端等媒体报道。

  徐永忠,男,1976年3月出生,中员,籍贯陕西岐山,北仑公交公司二公司712路驾驶员。2006年从部队复员进入公交公司参加工作,进入公交公司后,他始终保持一名退伍军人的初心,踊跃加入了公司的锋领先锋队志愿服务团队,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将近400小时。他多次进学校、敬老院宣传安全出行知识,讲解安全乘车的注意事项。他也是区级反扒志愿大队的骨干成员,积极配合反扒民警巡逻、暗访进各公交场站和人员密集的候车厅,他曾和同事配合反扒民警在一个星期时间抓到了3名扒手,尽心维护群众的财产安全。曾获北仑区最美防疫志愿者荣誉称号。

  韩文娟,1986年12月出生,中员,籍贯山东滨州,大榭街道海信社区居民。韩文娟是一名军嫂,2013年随军来到大榭生活,在大榭浓厚的双拥氛围下,她用实际行动为周围的居民热情服务。作为瑜伽教练,她为居民的健康助力。在疫情期间,韩文娟累计送出瑜伽卡32张。韩文娟还专门设计课程,为工作繁忙的医护工作者送课上门,利用午休时间到大榭医院为医务人员进行瑜伽培训,舒缓压力,放松心情。为社区居民开展免费指导60余次、开设网课20余节。她长期开设产妇瑜伽课、暑期少儿瑜伽班等公益课程,还经常性开展送公益课进企业的活动。她的公益瑜伽不仅让居民在身体上得到了舒缓,也温暖着大家的心。曾获大榭“百姓学习之星”、“大榭好人”、大榭“最美双拥人”等荣誉称号。

  张宏勋,男,1987年12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梅东公司工程技术部流机组维修工。周福元,男,1980年8月出生,群众,籍贯甘肃武威,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职员。2023年11月26日12时左右,69岁的鲍阿姨在新碶百灵公园附近失足落水,河边一位正在钓鱼的市民第一时间高声呼喊。张宏勋与妻子、孩子在公园一处草坪露营,听到呼喊声便立即跑了过去,一下跳进河中游过去营救。随后,和朋友在附近野炊的周福元也闻声赶来,跳入水中一同救人。二人顺利将老人救上了岸,周福元为昏迷的老人进行了心肺复苏,张宏勋在一旁默默裹上了衣服,在看到老人吐出了水、有了反应后,张宏勋默默离开了。一个月后,老人家属通过北仑发布的一则《全城寻人!救人的大哥,你在哪里?》找到了张宏勋。

  郑杨芳,女,1983年7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郭巨街道东港社区社工。2012年以来,郭巨辖区的一群留守儿童、单亲、残疾家庭儿童引起了郑杨芳的关注,因为他们都生活在海边,所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海娃”。东港社区成立了海娃之家后,作为项目发起人之一的郑杨芳多年来恪守约定——为留守的“海娃”们送上家的温暖,护卫他们健康成长。她以项目化形式为孩子们解决各种问题,号召社区党员、热心居民、企业爱心人士为孩子们送上暖心服务。在休息日带“海娃”参观非遗馆、老物件陈列馆,传承郭巨非遗文化。近年来郑杨芳累计参加“海娃之家”服务活动近百次,参与海娃达5000余人次,“海娃”亲切地叫她为“海妈”,而她与“海娃”们的约定也将一直延续。“海娃之家”项目被《光明日报》报道。曾获宁波市网格之星、宁波市“最美妇联执委”、宁波市百姓学习之星、北仑区优秀基层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常显晨,男,1989年1月出生,群众,籍贯山东即墨,北三集司集卡司机。生活中,常显晨诚恳待人,是一个热心的好市民。2021年3月,常显晨在商场中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1700余元现金和几万元的存单,他先是在原地等失主来领,没等到失主又把钱包交给了民警。第二天,失主顺利在警务站点找回了钱包,并第一时间向常显晨表达了谢意。常显晨则十分淡然,表示这是他应该做的。2022年,他捡到了一部手机,他把手机交还给失主后,再次主动拒绝了失主的现金答谢。常显晨拾金不昧的举动赢得大家夸赞。曾获北仑区优秀志愿者、学苑社区反诈先锋等荣誉称号。

  丁青波,男,1964年9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穿山村村委。丁青波是穿山的“外交官”,主要负责穿山的环境卫生整改及矛盾调解等一系列工作,穿山的环境卫生在丁青波努力下,有了质的提升。原来荒废堆满各色垃圾的田边,摇身一变成为群众遛弯的小公园,散发着臭味的沟渠、布满垃圾的绿化带都重新恢复了应有的面貌。此外,他也是穿山的“安全网”,“青波说事”矛调工作室也是穿山的一大特色,将辖区内无数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隐患化解在源头。他就像一个全能的“六边形”战士,也是村里的“24小时管家”,全能又随叫随到。小到村民家断电断水、下水道堵塞、大到环境卫生、安全问题等等,他总能在群众需要时第一时间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他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穿山村河南顾公厕荣获2023年度省级星级农村公厕。其本人曾获“北仑区网格之星”荣誉称号。

  干凌芝,女,1979年8月出生,民盟盟员,籍贯浙江宁波,北仑区青少年宫副主任。身处北仑校外教育的20余年里, 她始终秉承一颗“红心”,利用校外实践平台培养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她带领青少年宫的团队每年开展涉及综合实践、教育文化、兴趣培训、社团活动等各类主题性教育活动百余场,目前年服务青少年儿童近30000人次。为了拓宽青少年宫教师发展空间,她找源头、建路径、搭平台,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不同的路径开展教师提升工程,建立教研组,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规范化、制度化的教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人才效益。在她的努力下,北仑区青少年宫还被评为“浙江省一级示范宫”。曾获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优秀工作者、宁波市青少年校外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仑区“最美防疫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马效华,男,1976年10月出生,中员,籍贯甘肃广河,宁波群志光电有限公司宁波劳务站站长兼群创驻厂管理员。3年多以来,马效华在民族融入、矛盾调解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他热心照顾企业内回族员工,调解矛盾纠纷,发挥驻厂作用。他在公司与回族员工之间牵线搭桥、做好双向沟通,解决回族员工之间、回族员工与公司之间的矛盾纠纷。在留才方面,考虑到回族员工的特点,他帮助企业建立回族员工长效聘用机制,使企业留得住更多的回族员工,也让回族员工的续签、离职等程序更加便利。他监督公司清真食堂运营管理,对食材、卫生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把控,确保回族员工能放心在清线级地震发生后,他及时与所在企业沟通,做好慰问受灾员工相关事宜。曾获宁波群志光电有限公司“年度优秀驻厂老师”荣誉称号。

  冯和丰,男,1964年12月出生,群众,籍贯浙江宁波,陈山护林员。冯和丰是下倪桥到陈山一带1000多亩山林的守护者,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冯和丰负责管护下倪桥至陈山1000多亩山林。他经常深入到居民群众中去,向他们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和护林防火常识,让他们树立护林、爱林意识。他每天要巡2次山,每次要花费2-3小时,走路15000步左右,一年365天,他风雨无阻地坚持着。当意外发生森林火灾时,冯和丰尽职尽责守护森林。在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配合街道社区交办的各项工作。三年来配合森林公安对责任区内的非法收购和非法运输木材进行盘查,对非法开采进行了打击,使责任区的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责任区内的群众、林业财产风险降到最低。

  吕伟潮,男,1974年4月出生,中员,籍贯绍兴新昌,横杨社区专职物管员、“细雨物管会”负责人,也是“浙里横好”流动党支部。每当面对居民的问题,吕伟潮总是耐心倾听,细心分析,用他那“专项问题专题解、重点问题合力解、共性问题限时解”的工作方针,答疑破题。他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协助住建、民政等部门推动解决辖区内116个老旧小区改造、3个小区外围停车场改造、18个垃圾点位改造等实际问题。当居民遇到矛盾纠纷时,他更是化身为“解忧员”,用“服务+调解”的多元解纷模式,将矛盾化解在最小作战单元。同时,吕伟潮还积极助推辖区8个小区成立自治服务站,将调解阵地延伸到每个楼道。如今,已有3个小区成功落地实施。这些服务站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也让社区治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他一直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力量。曾获北仑区大队“优秀交通志愿者”“北仑区志愿者之星”等荣誉称号。

  刘信态,男,1971年11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原任北仑教研室主任,现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中学校长。2022年,在从教30年之际,他主动报名参加中组部、教育部的国家级刚脱贫县3年“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他通过团队带团队,显著提升学校管理水平,2023年学校高考本科上线年文化学科本科硬上线零突破。他加强本土青年教师素质培养,80多位青年教师有了自己的教学导师。他重视校园设施建设,新建美仑球场、美仑书吧、美仑心吧等场地,实施“书香润乡村”项目、学生直饮水工程、教师餐厅工程等,为学生创造教学条件。北仑区“组团式”帮扶美姑县中学以来,各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并受到了中组部、教育部及四川省政府的表扬。其事迹被中国人事组织报、四川卫视等媒体报道。曾获宁波市优秀教研员、宁波市优秀教育学会工作者、北仑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孙国铭,男,1982年7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北仑区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参加工作近20年来,他一直坚守临床一线,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潜心研究中医理论,提高自身医疗水平,赢得了患者的赞誉。为了满足更多患者的就医需求,他每次门诊都提前半小时开诊,已累计为10万余例病患排忧解难。他积极参加义诊活动,多次开展健康讲座,受到群众的高度肯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从医初心,坚守医者之道”。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坚守抗疫一线,作为中医院新冠病毒感染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参与全院新冠病毒感染住院者的查房会诊工作。曾获北仑区首批“中青年名中医”、北仑区中医院“优秀职工”等荣誉称号。

  杨静静,女,1982年9月出生,群众,籍贯浙江宁波,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交通审判法庭的司法雇员。她坚守在司法辅助审判第一线余载,协助法官办理各类案件8000余件,每年处理案件近400件,她的案件调解率常年保持较高水平。她自创工作“三心法”——用心、耐心、细心处理工作任务,把自己打磨成为调解“小能手”。她在调解过程中,能够耐心地倾听、细致地分析、准确地释法,将原本繁琐的诉讼流程简化到几个小时内解决矛盾,经常受到当事人双方的一致感谢。其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法院优秀职工,曾荣获宁波市法院“十佳优秀员”荣誉称号。

  郑永浩,男,1987年1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郭巨街道峙北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峙北地块位置偏僻、配套缺乏、服务真空现状凸显,为了能够更好地整合辖区资源,凝聚员工人心,服务企业发展,促进港区互动,郑永浩携峙北党群服务中心成员积极探索港区融合的各种载体和实现路径。近年来,依托“红岸线党建联盟”平台,已形成穿山边检站红色港湾党建品牌、宁波港北三集司TOP党建品牌、中宅码头及光明码头的红码头党建品牌等多个党群品牌。这批党群品牌已逐渐成熟并赢得企业及职工的一致好评,形成了北仑东部独特的“红色岸线”。此外,郑永浩重点推进了北三集司劳模工匠室,篮球馆、医务室、乒乓球室、科普教育厅等阵地建设,打造一站多点、功能齐全、资源共享的职工活动阵地,形成区域职工就医、学习、培训、娱乐的“十分钟”生活圈。曾获北仑区优秀共青团干部、北仑区优秀工会干部、北仑区优秀基层专职工作人员等荣誉称号。

  俞存仁,男,1970年3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宁波市北仑区社会福利院院长。北仑区社会福利院内的托养人员为特殊群体,守护好病人患者难度高、责任大。他总是尽其所能给患者生的希望,保障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他任院长以来没有发生一起投诉案例,服务对象及其家属都非常满意,社会福利院的工作得到了社会认可。在他的带领下,北仑区社会福利院于2020年3月被宁波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民政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徐雪芬,女 1965年2月出生,无党派人士,籍贯浙江宁波,宁波市北仑区白峰中学的一名教师。1987年来到白峰中学工作,至今奋斗在教育一线余载,一直扎根在北仑区东部的白峰中学。她以校为家,为学校与家庭及时做好沟通搭桥工作。2007年,她当选区第七届代表,为进一步改善白峰镇的教育教学环境,她积极提出建议对策,如提高白峰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改建并扩建白峰小学教学设施等,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实施。在课堂里,她以满腔的热情,让学生享受独具匠心的教学。学校里在她的带动下,全校各学科的教学水平登上了新的台阶,一批批有潜质的学生和年轻老师在她的传授下,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年轻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曾获宁波市优秀教师、北仑区优秀班主任、北仑区第三届“感动港城学子十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薛国飞,男,1991年9月出生,群众,籍贯山西运城,宁波市北仑区消防救援大队装备技师。2018年,薛国飞怀着对消防事业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工作。从新训队开始,薛国飞就凭借出色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被选拔为装备技师。5年来,他总共参加了各类灭火救援1200余次。在一次火灾救援行动中,由于设备车辆装备长期高负荷运作,薛国飞连续2个晚上对救援现场装备进行维护保养,整整3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为顺利扑灭火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5年来,他始终不改初心,把全部身心倾注在挚爱的消防事业上,以拳拳赤诚之心,浓浓奉献之情诠释了一名消防员的铮铮誓言,书写了一首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青春赞歌。曾获个人三等功一次、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第八名、浙江省消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宁波市战勤保障比武竞赛金扳手奖、宁波支队年度优秀专职消防员等荣誉称号。

  王骁侠,男,1971年1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北仑农商银行浃江支行党支部。自担任基层支行党支部以来,他当起了村里“老娘舅”,为老年人解决各类生活难题。在他的倡导下,他所在浃江支行的优秀同志迅速加入以“阳光生活帮”为名的基层公益服务组织。根据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分成情感小分队、维修小分队、培训小分队,文艺小分队,帮助老年人做好心理疏导,维修生活用品,丰富精神生活等。在他的提议下,北仑农商银行成为北仑首家参与公益助餐行动的金融机构,分3年从阳光公益基金中划转78万元认捐全区11家爱心食堂,助力“膳行北仑”公益助餐项目,更好地满足了辖区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其本人已累计开展公益课堂约50场次,开展进村入社区公益服务70余次,开展入户维修80余次。曾荣获浙江农商银行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仑农商银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李馨,女,1964年12月出生,中员,籍贯黑龙江哈尔滨,春晓街道龙湖小区居民。她20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顾自己的公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了让96岁高龄的公公吃得香、睡得好,李馨每天为公公搭配好一日三餐,保持饮食的营养均衡。夜间为更好地照顾公公,李馨在公公卧室另放一张床,与自己的爱人轮流在夜间陪伴公公,防止他起夜摔倒。此外,她还坚持每天早晚两次推公公下去散步,放松心情,这项每天的固定活动,也被邻居称为“龙湖小区最美丽的风景线.赵波群

  赵波群,男,1968年1月出生,中员,籍贯浙江宁波,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北仑区税务局小港税务所管理组组长。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关怀亲长,孝顺父母。是他的细心,尽早发现了家人的病情,又是他的耐心,陪伴漫漫的就医路。从2013年开始,他的父亲、岳母的身体健康先后亮起了“红灯”。父亲发病时,他第一时间发现情况,马上送至医院,避免了病情进一步恶化。丈母娘出现阿尔茨海默病先兆的时候,也是他从细枝末节中首先发现老人的记忆力出现了衰退。他用温情的照顾陪伴在老人身边,陪伴老人在衰退的记忆里找到共鸣。因为有照顾家里老人的习惯,他将心比心,对老人群体更加关照。在疫情期间,不少老年人购药发生了困难。赵波群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无数次辗转在小港街道和戚家山街道的各个小区,甚至深夜还在上门送药入户,确保每位老年患者的用药都能及时送达。

  胡红亚,女,1969年10月出生,群众,籍贯浙江宁波,小港街道甜蜜家园居民。她是特殊群体的关怀者,她在小区西门处开了一家驻点理发店,免费为老人理发22年,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和陪伴江南·体育(JN SPORTS),温暖着得到帮助的每一位老人的心田。看着来来往往的老人在自己的“门前”排队,她的脸上挂着满满的笑容。她耐心地帮助老人围上围裙,一边理发一边和老人唠家常。在胡红亚心里,这些老人就像自己的亲人,为她们理发,就如同给自己的父母尽孝心,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她还走进社区,小区,公园,银行,敬老院等地方参加义剪活动。看到胡红亚长年累月热情洋溢地奔波在公益的路上,很多人也纷纷受她的影响,一起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爱亲的美德,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线.戴玲龙

  戴玲龙,男,1964年2月出生,群众,籍贯浙江宁波,大碶街道太白社区无物业片区管理服务站工作人员。工作之余,他经常会遇到高龄独居老人、失独老人、残疾家庭居家维修方面的各种求助信息,马桶堵塞,电灯不亮,吊扇不转,门锁不上等等。面对邻居的求助,热心的戴师傅总是有求必应,不光不收维修费,小零件常常自掏腰包,上门维修解他们燃眉之急。因而他也变得更加忙碌,骑着电动车在无物业片区里来回穿梭、奔忙不停,错过家里的饭点成为常态。3年来,戴师傅义务提供上门维修服务1000余次。他的精神赢得街坊邻里的赞声一片,成为了居民口中的“万事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