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三个学霸做了一款瑜伽App卖到全球200多个国家
三个学霸做了一款瑜伽App卖到全球200多个国家李祖鹏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学计算机的,开发过工具App,却转型做了一款瑜伽产品,在欧美很受欢迎。健身App出海企业里,也还没有遇到对手。
是一个线上瑜伽教学平台,李祖鹏起名叫每日瑜伽,海外版是Daily Yoga,他觉得“每日”这两个字更符合瑜伽特性,也简单好记。
成立时间是2012年,算起来今年刚好是十周年。他们是第一家做线上瑜伽的,也是这个行业里最早出海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用户,已经突破6000万。根据data.ai数据,今年1月和4月,中国非游戏厂商出海收入榜单中,Daily Yoga都挺进了前30,也是唯一进入榜单的健身类产品。
成立至今,每日瑜伽只拿了三轮投资,投资机构有兰馨亚洲、竞技创投等,总金额也不过在2亿美金左右。“自己造血才能走得稳,” 李祖鹏说。早在2013年,每日瑜伽就实现了盈亏平衡。
是靠课程内容打开的市场。一开始课程是他们自己研发的,找一些海外的老师或者用户,翻译成多种语言。后来还签约了一些海外瑜伽流派的创始人或者首席大,来协助研发课程。
现在每日瑜伽的课程内容有基础瑜伽、减脂塑形、冥想、高阶进阶等 ,总共5000多节课,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身高、体重等量身定制课程内容。
不同于线下瑜伽课程,每日瑜伽的线上模式,完全不必局限于地点、时间和群体,用户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合适的时间,跟着App上的老师练习。线分钟,难度因课程内容而异。“很符合欧美人的生活方式”,李祖鹏说。
从大学到博士,李祖鹏读的都是计算机专业,2005年,博士毕业后去了北京中科院读博士后,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手机上的App,就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开发,“完全因为兴趣去做”。
一些零散经验的积累,再加上工具产品开发的行业蓝海,李祖鹏觉得自己能做出点儿什么,他决定创业。
2008年博士后毕业后,李祖鹏回到了西安,第二年就创办了他的第一个企业,开发安卓、苹果、黑莓手机上的工具类产品,前后开发了三十余款,其中有几个产品用户量过千万。
但他没有做过管理和经营,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压力大、焦虑,经常失眠。吃了很多缓解心情和抗疲劳的药,都不管用。
也是偶然,北京中科院的一位老师跟他说,可以试下瑜伽。这是李祖鹏第一次接触瑜伽和冥想,练习了一段时间后,他感觉到很明显的效果。
当然,原因不止这一个,做了两年的工具产品开发后,李祖鹏发现,这类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随着硬件端的成熟,工具类产品会逐渐衰退,最好的红利期已经过去。
做瑜伽原本还只是设想。李祖鹏和团队花了一年的时间来做瑜伽类产品的调研。2012年,北美、欧洲瑜伽的渗透率已经很高了,高于普通健身运动3-5个点,美国、中国、中国香港使用瑜伽的用户,能占到当地总人口的10%,而且还在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
另一方面,在西方发达国家,室内健身的两大场景家庭健身和健身房里,只有瑜伽这一项运动是同时在这两个场景里排名前五的。在李祖鹏看来,未来瑜伽的增长空间很大,中国市场也在增长。
从9个人做起的,除了前公司员工,李祖鹏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合伙人。一个是他的亲弟弟,在美国留学,是北美的精算师。李祖鹏当时问他,“你是愿意给美国人打工,还是我们一起做一件更有价值的事。”他弟弟选择了后者JN江南·体育官方网站,加入后主要负责市场营销、海外用户调研,以及市场运营。
另一个合伙人是在通过朋友认识的,之前在富士康做技术,回西安后在一家技术公司担任技术总监。李祖鹏对他的印象是很懂移动互联网,也看好瑜伽的市场前景,有共同的认知。加入每日瑜伽后,他还是技术总监的身份,现在已经是每日瑜伽COO。
第一批种子用户,是苹果手机使用者,主要来自美国区。海外上线第一天,每日瑜伽就开始商业化尝试,引导用户付费订阅瑜伽课程。2013年上半年,实现了盈亏平衡。下载量也很惊人,“上线第一天,下载注册的用户超过了国内任何一个瑜伽馆一年的用户量。”
每日瑜伽成立的2012年,国内线下瑜伽的发展已经是红海。根据李祖鹏和团队的调研,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有3万名瑜伽老师,20万个瑜伽场馆,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我们入局算是晚的,国内线下瑜伽已经发展了八年,海外更长,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李祖鹏说,“如果还用老的眼光去做瑜伽市场,根本不会有机会。”要做颠覆式创新。
李祖鹏和团队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在这条赛道里,他们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线上原本也是他们擅长的, “高维打低维,才能破局。”
海外也一样。市场空间足够大,也足够成熟,北美用户早在1990年就接触瑜伽了,也有给线上内容付费的习惯,能够直接商业化。“如果想长期耕耘一个产品,必须能自己造血,在当时的情况来看,海外移动端的商业变现市场更成熟,”李祖鹏说。
最主要的是,李祖鹏第一次创业做的也是海外市场,“有基础,有经验,又有市场,算起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周帆是2016年入职的每日瑜伽,主要负责海外业务。在她的印象里,每日瑜伽用户增长最快是在2014-2016年。“都是通过口碑积累的用户,2018年之前我们都没怎么做过推广,” 周帆说,“新用户还在增长,2020年的3-6月又是一个小高峰。”
根据data.ai今年发布的《1月中国非游戏厂商及应用出海收入30强榜单》,Daily Yoga首次进入榜单,也是唯一一家入榜的中国健身类厂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0万的用户量,还远不是每日瑜伽的天花板,” 周帆说。
能有这个业绩,在周帆看来,除了入局早,最主要的是做好了本土化,足够了解海外用户,琢磨透了海外产品的特点和运营逻辑。其次,不赚快钱,健身App在海外本就不是一个离钱很近的产品,它不会像工具和游戏产品可以很容易赚到钱,得长期投入,还要有耐心。最后,服务做的细,很注重用户体验和反馈。
现在每日瑜伽的用户群体很稳定,第一大用户年龄阶段是20-35岁,第二年龄阶段是35岁-45岁,45岁-60岁是第三个阶梯,60岁以上还有一部分用户。也有华人用户,有移民到澳大利亚朋友反馈每日瑜伽在当地华人圈也很火。
这些忠实用户的订阅费成为每日瑜伽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有广告合作等业务的收入。每日瑜伽在海外一直是盈利的状态,不过具体的利润数额,李祖鹏并未透露。
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李祖鹏和团队都是第一个把瑜伽课搬到线上的,挑战和困难都很大。李祖鹏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怎么让投资人相信这个产品和市场机会。
“投资人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瑜伽市场太小,你们为什么要在这个市场创业?”李祖鹏说,“当时大部分投资人都不理解这个事,一开始很难拿到投资。”
只能北上广深到处跑,前后见了二三十个投资人,还去参加各种路演。最后拿到了竞技创投的天使轮,从见面到决定投资只聊了一个小时。
“不是产品打动了他们,当时产品还是雏形,投资人自己也不练瑜伽,”李祖鹏说,“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热情和自信心,还有我们调研的一些数据,未来的规划也很清晰,投资人认为很值得赌一下。”
后面的两轮融资就简单多了,有产品、有用户、也有营收和利润。还有硅谷投资人跟李祖鹏说,自己身边的一些朋友也都在用每日瑜伽。2018年的A轮拿的是兰馨亚洲的6000万元人民币。
这之后,即便有投资人主动找来,每日瑜伽也没有再融资。“现金流很好,我们自己能造血,”李祖鹏说,“国内做瑜伽的企业很多,每日瑜伽是整个健身赛道里唯一盈利的企业。”李祖鹏觉得自己还能再拼一拼。
也有来自市场的挑战。每日瑜伽刚开始做的是海外市场,2013年开始在国内市场推广,但国内瑜伽的成长过程很漫长,2016年左右才有市场氛围,知识付费也刚起步。在这之前,每日瑜伽一直是免费的。“团队压力很大,没有收入,要靠海外收入养国内的产品,”周帆说。
也因为国内和海外同时运营,课程开发上也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开发过一款国内海外通用版课程,结果海外完课率非常低。还遇到过用户怎么都增长不起来的瓶颈期。“只能一个个解决,这是每个创业者都逃不掉的,”李祖鹏说。
每日瑜伽也在不断破圈。除了线上,还打通了线下模式,在北京设立了教练培训基地,主要做瑜伽教练培养课程。在国内还引入了电商模块,卖一些瑜伽服装备等。
“李总方向感一直很好,心态也很平和,很少看到他焦虑,”周帆说。她对李祖鹏的评价是能力强、有韧性,又足够细心和有耐心,生活中还是一个很自律的人。
这十年来,李祖鹏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坚持做一款好产品。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磨练和成长后,他觉得到今天为止,自己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创业者,“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状态,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也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使命和价值,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收获最大的是,团队更有韧性和坚强,聚合力更好,有很多一起走下来的老员工,这是李祖鹏最大的支持力量。周帆的海外小团队也扩充到了30多人,都是90后,好沟通、有想法、有活力,也很有拼劲。
还得继续裂变,未来3-5年,李祖鹏的计划是拓展一些新业务,比如尝试做一些体感设备,还有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工作,短期的目标是实现线上线下更加完美的融合。